智驾网 2025-05-08 16:48
极氪退市:回归一个吉利
分享
在长安、广汽、上汽、北汽依然在扩张、新设品牌的同时,吉利先行一步,主动开始收缩,此次私有化极氪,可谓在中国汽车市场扔下一颗惊雷。李书福的雷厉风行,杀伐绝断在这一轮转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也许是巧合,在今天(5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之后不久,吉利汽车发布公告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全部股份。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图片

▲极氪在美国敲钟尚不到一周年


此举意味着极氪汽车在距去年5月10日登陆纽交所即将一周年之际,将私有化从美国纽交所退市。


一石激浪。


01.

极氪为何退市


不过对于极氪的退市原因,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同时我们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可谓直接解释了并非因美国对中概股的退市威胁,而极氪退市的原因只有一个:回归一个吉利。


不过,吉利系在美国并非仅有一家上市公司,亿咖通、极星、路特斯都在过去两年内先后登陆美股,而在年上海车展之前,曹操出行刚刚通过海外募资备案,正在港股排队IPO。


如果回归一个吉利,类似的私有化是否会接续进行?


显然这并不现实,因为这需要巨额的现金流。


而即便如某些人士分析,极氪因为持续亏损需要补充资金,为何不采用增发的手段却以更耗费线母公司现金流方式私有化?


在日前高盛发布的报告中曾推算,有27家中概股符合回流香港上市要求,市值达到了1.4万亿港元,其中市值最大的6家公司为拼多多、满帮、富途、传奇生物、唯品会和极氪。


显然极氪不排除在私有化之后再在港股上市的可能。


随着国际资本重估中国资产的趋势依然,极氪有望获得更高的估值。


可以说,此次极氪私有化背后既有李书福大刀阔斧整合吉利的现实诱因,也有复杂的时代因素。


而这些问题,相信在吉利汽车5月15日举办的 “2025年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会有更清晰的解释。


02.
极氪如何私有化


在吉利汽车的公告文件中,吉利汽车宣布,建议购买价为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


该价格较最后交易日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收市交易价溢价约13.6%,较截至最后交易日止最后30个交易日期间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20.0%。


按照极氪当前市值约57.4亿美元计算,按25.66的溢价,吉利收购剩余34.3%的股份所需要的现金将超过20亿美元。


吉利汽车2024年营收为240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92亿元增长34%,2024年年度盈利168亿,较上年同期的49.35亿元增长240%;公司股权持有人的盈利166.3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3.08亿元增长213%。


吉利汽车自身的经营状况十分健康。


对于私有化极氪的现金来源,吉利汽车在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新股、现金储备及债务融资(若需要),为私有化极氪提供资金。


可以说,私有化极氪,对于吉利汽车而言不会产生现金流上的负担。


那么在全资控股极氪之后,旗下各品牌如何定位,吉利汽车表示,旗下极氪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定位为全球主流品牌。


至此,吉利汽车旗下将拥有极氪、领克、吉利银河、中国星四大品牌。


同时「各品牌在扩大细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寻求协同发展,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强化协同,提高技术创新实力,激发规模效应。」


03.

吉利的转型结局


在吉利宣布对极氪私有化之前,极氪与领克的合并在今年2月14日刚刚完成股权交割成立极氪科技集团不到三个月。


目前吉利汽车、极氪、领克三方的股权关系是,极氪持有领克51%股份,领克其余49%股份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沃尔沃正式退出了领克。


图片


而在上海车展之后,极氪刚刚进行了新一轮的管理架构调整: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整体工作,直接管理品牌营销中心、用户增长中心、用户交付中心;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直接管理用户服务中心、用户网络中心、用户数字化、运营与流程,协助林杰管理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向林杰汇报。


这是领克与极氪合并后,在完成中后台、研发端和组织架构方面的调整之后,在营销层面的进一步整合。


可以说在经过一系列的整合运作,吉利汽车正成为整个吉利集团中最核心的上市公司,吉利汽车将实现对极氪的全资控股,对领克实现绝对控股,管理链条不但精简也大大缩短,彼此之间有关联交易也大幅减少。


那么自此可以说吉利自去年9月发起的战略转型可以阶段性划一个句号了吗?


显然今年极氪销量的表现才是答案之一。


去年9月,李书福发布《台州宣言》,宣布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宣告吉利集团正式进入战略转型新阶段。


此后,吉利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合,先是吉利几何、翼真(LEVC)和雷达悉数并入吉利银河,领克并入极氪并成立了极氪科技集团,吉利旗下电池业务整合并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


在长安、广汽、上汽、北汽依然在不断扩张、新设品牌的同时,吉利先行一步,主动开始收缩,此次私有化极氪,可谓在中国汽车市场扔下一颗惊雷。


李书福的雷厉风行,杀伐绝断在这一轮转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图片



这背后固然有吉利的综合销量表现连续三年逊色于比亚迪,吉利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在微观层面,极氪连续亏损,在资本市场折价上市,未能给股东带来合理回报,导致募集资金缩水,不仅托累了极氪自已也拖累了吉利汽车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但更深层化的原因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亏损式竞争正变得不可持续,只有先行调整方可度过这一周期。


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一波民营造车阵营中,长城汽车、比亚迪和吉利汽车在转型期采取了不同的市场策略,其财务报表也各有千秋。


而吉利的转型尤为精彩。

x

收藏 0
打赏
相关标签: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