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6月27日小米YU7上市到7月3日小鹏G7公布售价,中间间隔了不到一周,无可回避的是小鹏G7也是奔着Model Y来的,YU7与G7则更是躲不开的竞品。
尽管在小米YU7发布后,何小鹏在微博表示了祝贺并亲自下了一单,但同样无可回避的是,YU7大定3分钟突破20万台,18小时,锁单24万台带来的压迫感是巨大的。
这不仅是24万订单,它还被解读为无数个话题,或正面或负面被社会大众掰开了、揉碎了进行解读,铺天盖地,不给其它话题一线生机,像一棵树遮挡了所有阳光,宇盖之下寸草不生。
在G7发布会后,何小鹏在与媒体交流时不由自我调侃:
“小米发了一个20万台,你说我们怎么发?!”
对比两款车型的大定数据,虽然不在一个层级,但小鹏G7的表现是不错的。
当晚发布会开售9分钟后,小鹏G7大定数量超过了1万辆,是小鹏迄今为止发布会后大定最快突破1万辆的一次,这一刻,是属于何小鹏的最好成绩。
这是一次突围,小鹏G7杀出了一条血路,并让所有同一赛道的选手看到了希望。
01.
错位定价和自研算力,小鹏找准自身优势
何小鹏深度复盘了小米YU7的成功在于:“颜值和操控能力” 带来的情绪吸引力。
他说,做车的左手要有科技,右手要有艺术,品质是基础,情绪是高度。
小米YU7的成功,“说明现在市场随着95后、00后消费者的进入,他们不仅是要一款没有短板的车,更是一款长板非常长的车型。”
小鹏G7是小鹏汽车今年推出的第一款全新车型,与YU7虽同属中高端SUV赛道,但YU7凭借运动化设计(如流线轿跑造型、长车头比例)精准触达追求“炫酷感”的极客与性能党,而G7更偏向家庭实用场景,车内空间与乘坐舒适性是其主打标签。
在定价上,相比小米YU7定位25.35万元-32.99万元价格区间,小鹏G7售价直接下探近6万元,完全避开了YU7的价格带。
小鹏G7共有602长续航Max、702超长续航Max、702超长续航Ultra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19.58万元、20.58万元和22.58万元,上市即可交付。
在先期权益上,Max版可另外享受价值1.7万元的限时配置赠送,Ultra版则将赠送配置的价值增加至2.2万元。
相比小米YU7标准版25.35万的售价低近6万,比特斯拉Model Y后驱版(26.39万)便宜7万。
小米YU7的长板是性能和颜值,以百公里3秒加速强化运动基因,配置上同样精打细算,比如在电池方面,小米YU7标准版和Pro版都是磷酸铁锂,只有Max版采用了三元锂。
而小鹏G7选择在自己擅长的空间舒适和硬核科技两大领域取胜,所以没有再追求极致的风阻,做成像 G6 那种大溜背。
在车身尺寸方面,小鹏G7长宽高分别为4892/1925/1655mm,轴距为2890mm,与特斯拉Model Y 相比,参数差距相差不大,但其内部空间却更胜一筹。
在舱内空间上,“比Model Y 4.02m³多出一个单人衣柜”,小鹏G7整车空间容积 4.47m³,819L后备箱可容纳50颗标准篮球,碾压YU7溜背造型牺牲的后排空间。
在舒适性上,小鹏G7全系标配通风座椅+按摩+AR-HUD,对比Model Y通风功能需2万选装、YU7零重力座椅仅顶配专属,实现“入门即豪华”。
除了延续小鹏G系列擅长的「抠细节」式的储物收纳设计外,小鹏G7还带来号称特斯拉之上的太极AI底盘,可实现提前识别减速带、颠簸路段、障碍物、凹坑和凸起,全面进化的6D防晕车功能等豪车同款能力。
发布会上让人记忆颇深的一幕是,容易晕车的网红狗,坐上小鹏G7直接不晕车了。
在充电效率方面,小鹏G7全域 800V 高压 SiC 碳化硅平台、具备5C 快充能力。
不过,小鹏G7最大的亮点有二:
一是小鹏自研图灵芯片的上车,实现了对当前市场上所有智能汽车算力的超越(详见《全球首款L3级算力的AI汽车距离L3级落地还有多远?》)。
二是基座大模型VLA通过蒸馏方式实现了车端布署。
小鹏G7的Max版本依然采用了2 颗英伟达OrinX 芯片(与刚刚发布的MONA M03 Max算力相同),G7 Ultra则是小鹏自研芯片图灵芯片首次上车,一次配了3 颗,有效算力超过 2000TOPS,史上最强。
官方虽然没有给出单颗芯片具体的算力参数,但表示1颗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顶3颗Orin-X,3颗则相当于9颗主流智驾芯⽚ 。
何小鹏在回顾造芯历程时忆及造车前辈对他的告诫:造车,造10万台汽车才可能盈利,而造芯片投入数以十亿计,100万台销量才到盈亏平衡。
自研芯片可以通过财务摊薄,降价汽车售价,汽车借助性价比优势大卖则可以进一步降低单颗芯片的成本。
而小鹏开发的云上基座模型VLA通过蒸馏方式部署到Max版本,这意味Ultra和Max车主都能享受到云端超大模型带来的性能升级。
当然,蒸馏到大算力平台的模型和蒸馏到小算力平台的模型,尺寸和性能会有一定区别。何小鹏说,也会在Ultra车型上定制本地端运行显性化的VLA功能,例如可交互的VLA、语音控车、主动服务等。
小鹏G7在软件层面的核心突破在于其「全域AI大模型」架构,其技术核心体现在两个首创模型:
第一大体现是小鹏G7首发的「大脑+小脑」VLA-OL模型,号称首次给智能辅助驾驶增加「运动型大脑」。
第二大体现是小鹏首发的VLM视觉大模型。
何小鹏认为,拥有「大脑能力」是车企迈向L4/L5级无人驾驶的必经之路。
如果说小鹏自研图灵AI芯片的上车让小鹏G7具备了L3级自动驾驶的算力,基座模型VLA布署在车端则让小鹏G7具备了L3自动驾驶的软件能力。
这可能是小鹏G7最为让人扼腕的一点,这本是一款可以在今年宣称L3落地的第一车,但阴差阳错,当前在智驾领域监管层的收紧,L3法规放开的时间表推后,让小鹏G7在能力具备时错失这一市场领先机遇,以独特的技术优势区别于市场上同类竞品。
智驾网的团队体验过小鹏G7 MAX版本的城市NOA能力,虽然去掉了激光雷达,但其类人化的智驾能力远超市场上大多数同类产品,在雨天、夜晚等场景上不输市场上最出色的雷视融合方案。
小鹏G7虽然对标特斯拉Model Y,并与小米YU7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本质上与YU7是两种完全不同意义的车型,在AI和智驾领域更是远远强于小米YU7。
在雷军和小米YU7产生的强大的压迫感面前,小鹏G7杀于一条血路,借助的正是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不逊色于任何产品的性价比。
02.
围剿Model Y以及与YU7的生存博弈
Model Y自去年被中国车圈剿已有一段时日,虽然特斯拉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市场表现不佳,但中国市场依然相对稳健。
不可否认,小鹏G7的市场空间势必要掠夺Model Y的基本盘。
在小鹏G7上市发布会现场,何小鹏拿出今年1月份特斯拉发布焕新版Model Y的“尽管对比”宣传截图时,看似是接力雷军一同挑战特斯拉。
大有以定价差异化与小米YU7战略协同之意。
实则是炫耀了小鹏汽车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以接近7万元的差价在各个维度实现了对Model Y的数据压制。
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坚持视觉智驾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小鹏G7在特斯拉FSD尚无法在华落地的窗口期,在智驾体验上已大大领先于Model Y。
小鹏G7产品负责人 Nick表示:
所有车企都是对着Model Y做的。在我们整个前期造车过程,确实需要看Model Y,这款车型从2021年进入中国以来长达5年时间,而且整个变化、迭代速度在没有像中国车企这么快的情况下还能长盛不衰,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象。
小鹏G7在全面对标Model Y方面,价格对标是核心的核心,只有整合供应链的能力强大,才有可能在定价上超越特斯拉。
另据Nick透露,Model Y的价格不是很稳定,“它跟我们不太一样,比如Model Y去年Q4的时候掉到24.99万,它的整个价格是随着产能和市场供应进行动态调整的,不是用促销形式实现的,所以我们会考虑它未来动态调整的可能性。”
小鹏G7将价格起售价杀入20万元区间,大大拉高于了与特斯拉Model Y以及小米YU7的定价优势,也对零跑形成了巨大压力。
亲兄弟,明算账,何小鹏和雷军是战友也更是对手。
这就是何小鹏在市场上日益成熟的表现,自小鹏MONA 03上市以来,每一款产品的上市都以稳、准、狠著称,每款产品的定价策略都充满了进攻性。
从基本盘来看,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是新势力中表现最好的品牌,2025年1-6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197189辆,超过2024年全年交付量。
单看6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4611辆,同比增长224%,连续8个月交付量超3万辆。其中,小鹏MONA M03系列更是已经连续10个月实现月交付量破万,小鹏G6在6月也实现了8700台的成绩。
小鹏G7的上市,不仅开启了品牌2025年产品强周期的序幕,更将中国新势力的生存竞赛推向深水区——当“移动的家”理想与“小理想”零跑相继跨过盈利线,小鹏亟需通过G7的“智价比”革命在20万级红海市场撕开裂口。
但小鹏汽车现在的表现,正让何小鹏立下的2025年盈利目标正变得日渐可触摸。

x
-
不玩了,英特尔计划关闭汽车业务 2025-06-30 15:36
-
别克新E5的秘密,藏在one more thing背后 2025-06-25 11:14
-
这并不是一款简单的Robotaxi,它意味着「后驾驶文明」的开始 2025-06-24 14:20
-
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小鹏G7正式上市,19.58万元起售 2025-07-04 00:01
-
机器人从启动到插枪完成,用时仅需几十秒:BMW自动充电机器人完成概念验证 2025-07-04 15:16
-
阿维塔11/12/07/06激光雷达车型,新增紧急转向辅助,升级华为乾崑ADS 3.3.2 2025-07-04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