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道智能 2021-01-29 10:58
自动驾驶芯片迎来上车小高潮,这其实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序章
分享
未来汽车的差异化和生命价值,很大程度会由软件决定。

进入2021年,很多车企公布了自动驾驶芯片选型的消息。

 

长城汽车采用高通 Snapdragon Ride 平台。


理想和蔚来采用NVIDIA DRIVE Orin芯片。

 

这意味着未来上市的新一代车型将采用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软件OTA升级会更容易,功能迭代和扩展也会更加方便。

 

虽然我们在谈自动驾驶芯片,但软件定义汽车的故事已经开始了。

 

图片1.png

 

业内专家预测,现在热议的汽车硬件方案会渐渐趋同,最终走向通用化和标准化。

 

汽车很可能会和手机一样,从硬件升级主导产品发展,变成软件迭代推动硬件更新。

 

比如自动驾驶传感器和计算平台方案会逐渐固定下来,通过OTA的方式,软件能力依然会不断给你带来惊喜。

 

你的自动驾驶汽车永远是一辆“新车”,它能通过软件更新,学会分辨更复杂的目标物,理解更加复杂的驾驶行为场景。

 

在你拥车的数年中,软件不断升级带来你所期待的新功能,并且优化原有功能使其变得更加的个性化。

 

不难发现,未来汽车的差异化和生命价值,很大程度会由软件决定。

 

图片2.png

 

虽然大方向没错,但软件定义汽车在眼下,还面临不少难题。

 

首先,软件定义汽车的开始,还得有支持软件升级的硬件架构:将原先软硬件功能深度绑定的功能解耦,把大部分功能高度集成在域控制器架构上。

 

破除原有的供应链核心竞争优势,让研发和产品部门轻装上阵。对于不少车企来说,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一步。而这也恰恰是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能够在自动驾驶及整车智能化部署上领先市场的关键所在。

 

图片6.png


图片引用自:德勤

 

其次,有了支持软件升级的硬件架构作为基础,主机厂还需要建立起对自动驾驶软件设计绝对的掌控力。

 

OEM要能够提出明确的自动驾驶功能定义需求,并给出清晰的软件升级方向。不得不承认,这个领域并不是现在主流的汽车厂商所擅长的部分。

 

对比Tesla已有的3000人的软件开发团队,大众集团此前曾对外宣布,新组建的软件部门目标是5000-10000人。

 

图片3.png


图片引用自:德勤

 

人员扩充的背后,还面临着灵活的团队组织架构、充分的外部合作资源、建立对终端问题的快速响应机制等调整,这些都是目前看来,做好自动驾驶软件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图片4.png

 

从几百台量产前的测试车辆到量产后每年数万台新车上路,下一代的智能汽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台生产海量数据的怪兽。

 

这些数据来源纷杂不一,数据维度丰富多变,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处理难度显而易见。

 

这是在搭建好硬件架构与软件部署后,下一阶段主机厂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集约的数据回传机制,自动化的感知真值提取,模型化算法的训练,以及自动驾驶功能的自迭代……

 

这些在看不见的地方,主机厂商花重金、集全力落地的能力,才将真正成为汽车厂商破茧成蝶般绚丽绽放的的核心竞争优势。

 

2021年之初,多场车企关于自动驾驶未来的新品发布会让消费者心潮澎湃,让业内人激动不已。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传统OEM奋起直追的决心,也看到新势力策马扬蹄的勇气。

 

而这一切,都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序章。

 

 图片5.png

 

作为一家以自动驾驶感知能力开发为技术核心的企业,亮道智能成立之初,就清晰看到这一汽车智能化赛道的革新。

 

激光雷达硬件产品日趋定型,行业客户更需要从系统角度评估激光雷达带来的自动驾驶新的功能亮点。客户期待获得完整的基于功能定义的激光雷达系统的感知输出,以及达到量产功能安全要求的算法集成。

 

从2018年正式参与全球唯一纯固态激光雷达的量产项目起,亮道智能与激光雷达公司、主机厂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合作模式。

 

项目打破了Tier2到Tier1再到OEM的塔状供应模式,采用了更加扁平化的合作模式,来实现更加技术领先和差异化的产品。

 

亮道从产品定义早期就参与其中,从软件定义汽车的思维出发,支持主机厂商完成量产必经的整套流程:

 

功能定义→传感器硬件选型→感知功能开发→感知系统级别测试验证→系统集成上车

 

与此同时,亮道智能自2017年积累的感知算法项目和开发流程经验,将支持客户定制化激光雷达系统上车的联合开发需求。

 

亮道参与到自动驾驶的量产工作之中,为自动驾驶提供更加安全清晰的感知,与行业同伴携手,带来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汽车。


x

收藏 2
打赏
相关标签: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