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9月29日),海马汽车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与小鹏汽车签署了合作制造框架协议,海马汽车将帮助小鹏汽车获得工信部产品目录并进行生产制造。
公告称,双方首款协议产品将在今年年底实现量产,初步确定合作产能为5万辆每年,合作期为4年。
公告内容显示: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主要履行以下义务:
1、负责协议产品的公告目录申请等工作。
2、与小鹏汽车协商并制定协议产品的生产能力建设方案(含设施、设备、人员),协助小鹏汽车进行协议产品的生产准备。
3、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量产经双方共同确认的质量标准的协议产品。
小鹏汽车主要履行以下义务:
1、确保协议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并具备市场竞争力。
2、明确协议产品定义和开发方式,向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提供协议产品的技术信息,推进合作项目按计划完成生产准备工作。
3、提供生产协议产品所需的零部件及相关物料,支持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按双方共同确认的项目计划生产协议产品。
小鹏汽车此前曾宣布首款车型是纯电动SUV,计划在2017年底小规模量产。这款车也已经进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产品商标为“海马牌”。
在公布代工计划之前,小鹏汽车宣布了独立建厂的计划。今年5月,小鹏汽车宣布生产基地落户广东省肇庆市,项目一期产能为10万辆/年,计划于2019年竣工。
小鹏汽车CEO夏珩曾公开表示,选择海马汽车代工主要是新建工厂赶不上第一款车上市时间。
在小鹏汽车之前已有先行者。蔚来汽车去年5月确定江淮汽车代工生产首款量产车,今年9月1日,车和家宣布与华晨汽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敲定代工厂。
这些初创者选择“代工”方式,一方面是希望将量产产品尽快推向市场,另一方面是发改委暂停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审批,企业不得不另觅他途。
小鹏汽车创始人、总裁夏珩表示,小鹏汽车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申请工作也在稳步进行中。此外,在现有的汽车政策中,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能源汽车积分应该划分给代工企业还是被代工企业并没有相关规定。
2015年6月,发改委联合工信部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意在为新晋者降低门槛,开辟纯电动乘用车单一资质。上述文件发布后,共有15家企业获得发改委项目批复,这些企业还需进入工信部企业和产品目录方可将产品投放市场。
现在大门却有关闭迹象。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已经暂停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审批,何时恢复尚未确定。
因此代工多是无奈选择,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也认为,代工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讲并不是最好选择,将面临车辆质量难以控制、产品品牌塑造不清晰等问题。此外,在现有的汽车政策中,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能源汽车积分应该划分给代工企业还是被代工企业并没有相关规定。
为避免上述困境,也有新造车企业选择收购有资质的汽车企业。2017年初,威马汽车控股公司收购大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100%股份。大连黄海拥有除轿车以外,其他汽车产品生产资质。知情人士透露,小鹏汽车也在考虑通过收购车企获得乘用车生产资质,正在和相关企业接触。

x
-
永不断电?这次马斯克想把你家变成“发电厂” 2021-05-08 10:54
-
上海车展落幕,一场智能汽车逆袭传统汽车的大戏 2021-04-28 16:53
-
左手DRIVE Orin,右手DRIVE Atlan,黄仁勋靠自动驾驶芯片狂赚80亿美元 2021-04-13 16:56
-
微博CEO首曝享界S9乘坐体验:舒适性、售价超越传统豪华轿车,纯血鸿蒙将上车 2024-06-22 21:50
-
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5.0 2024-06-24 11:17
-
广汽埃安宣布,泰国即将新增6座快充站 2024-06-24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