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 2016-08-19 10:56
评论:纯电动汽车百公里加速何必限定在6秒以内?
分享
8月16日,科技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新能源汽车确立了技术创新方向,并对未来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性能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考核标准。其中,特别指出了未来纯电动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要在6秒以内。这一指标是否具有现实价值?纯电动汽车眼下又是否值得在加速性能上耗费研发精力呢?

1HIXCXM@K8ZW0(NJ~ZX79QO

  根据《“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未来纯电动汽车的考核标准将包括:在工况下,最大爬坡度≥30%,纯电续驶里程≥300公里(工况法),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6秒,30分钟最高车速≥120公里/小时;电制动降低电能消耗率≥25%(ECE城区工况);整车具备安全稳定的转向功能,并实现小批量试验运行。

  为纯电动汽车制定一个性能指标,本是无可厚非的。车辆嘛,指标包含行驶里程、加速性能、速度标准什么的也是司空见惯的。指标是用来做什么的?是为未来树立一个标准,所有的新产品都不能低于这个指标线。因此,一旦标准确定,就具有战略指导意义了,它是决定着未来发展方向的。

  那么,以目前我国的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状况,早早定下“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6秒”的性能指标,真的有必要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说两句题外话。

AWHQ}V$%P)X4PI22%$YUZ2I

  我们可以猜一下,卡尔·本茨在成功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汽车之后又在想什么?我认为应该是“如何能让这辆车走得更远”。

  原因很简单,只有解决了可靠性,满足了距离需求,汽车才能具备替代马车的使用价值,完成载人运物的基本任务。

  至于速度,只要不比马车慢太多就够了。

  也许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他没第一时间考虑速度问题呢?”好吧,我们可以假设他首先想到的是提高速度,但在那个初创阶段,一辆跑得挺快却跑不了多远的车又有什么价值呢?对于代步工具、运输工具而言,能够顺利抵达目的地永远是第一要务,只有在里程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速度更快才具有现实意义。卡尔·本茨既然有智慧发明内燃机汽车,显然不可能把他的伟大发明打造成一个快而无用的废物。

  好了,话题再回到眼下。对于纯电动车企业而言,目前正处于起步摸索的阶段,实际上与当初刚刚发明了内燃机汽车的卡尔·本茨面临着相似的局面。纯电动车的技术瓶颈在哪里?最需要提升的性能指标是哪一个?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哪个方面?这三个最为核心的问题,答案其实只有一个——续航里程。

  由此可见,只要解决了续航里程这块“短板”,我国的纯电动汽车就能有一个质的飞跃。消费者对于纯电动汽车的里程需求得到了满足,普及纯电动汽车也就水到渠成了。

LBZP21OM($Z9{]16KRZM1~5

  为了实现续航里程的增加,目前有两条技术路线可走。其一,是增大电池的蓄电量,说白了就是“燃料”装得多,车自然就走得远;其二,是降低驱动电机的耗电量,相当于“引擎更省油”,即便电池容量不变,也能走得更远。二者一个是从“储能”角度考虑,一个是从“用能”角度考虑,但其理念本质都在于“将更多的电力用在提升里程上”。

  然而,追求加速性能却是一件“耗能”的事。为了实现小于6秒的加速时间,就必须让电动机拥有足够强大的功率,而这是与减小能耗的大方向相悖的。在实际驾车过程中,全力加速也会快速消耗畜电池的电量,同样对保证续航里程不利。

  那么,是不是纯电动汽车就不能追求加速性能了呢?当然也不是,驾驶乐趣对于车辆而言是必需品,但前提是要先满足基本用车需求——足够长的续航里程。如果在不久的将来,续航里程已经不再是问题了,那时再说加速性能才是顺理成章的。而在眼下,将宝贵的电量用在加速性能上,绝对是“捡起芝麻丢了西瓜”。

[9IM6F`J8LITF~I88UPA0)3

  再者,百公里加速时间在6秒以内的,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运动跑车了,家用电动汽车真的需要如此高的性能吗?加速时间在8-10秒的家用车难道不能满足需求吗?虽然电机天然具备加速快的特性,但至少从消费者的购车选择来看,是否具备“6秒以内”并不重要。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必要过早地要求纯电动车实现“6秒以内”呢?

  发展纯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力求“弯道超车”的关键,大方向、大政策容不得半点差池。而过早制定加速性能指标,对纯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大局不利。在纯电动车探索前行的阶段,消费者需要理性,汽车从业者需要理性,政策制定者更加需要理性。

x

收藏 0
打赏
相关标签: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