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谷歌和百度之后,又一家搜索业巨头加入无人驾驶的研发行列。俄罗斯搜索引擎巨头Yandex在本周一(8月29日)宣布,将开发自动驾驶汽车。
据悉,Yandex将会和背景雄厚的俄国卡车制造商Kamaz共同开发中小型自动驾驶巴士,该自动驾驶电动小巴士可搭载12名乘客,每次充电后能行驶200公里。Yandex将投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领域的算法资源,而Kamaz则提供实体汽车制造资源,Kamaz背景雄厚,由俄国政府、德国戴姆勒公司投资,此外还设立由俄国政府支持的NAMI汽车研究机构。
Yandex是俄罗斯使用人数最多的一家搜索引擎公司,这家公司主要服务包括搜索、最新新闻、地图和百科、电子信箱、电子商务。
Kamaz属于俄罗斯工业与科技集团(Rostec),该集团主要研发,生产及出口高科技民用及军用工业产品。集团包括663家分支机构,其中控股9家军工企业和6家民用企业,以及32家直接管理的子公司。科技集团的主要著名品牌资产包括:AVTOVAZ,KAMAZ,俄罗斯直升机公司,VSMPO-AVISMA公司等。
俄罗斯技术公司有超过60家的组织位于俄罗斯联邦内,向超过70个国家与地区出售产品。集团在2014年的总收入为9645亿卢布。KAMAZ集团是俄罗斯著名的重型卡车制造商,1969年时苏联规划建造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中心,选定在莫斯科的卡玛河岸建立占地103.6平方公里的KAMA3汽车制造厂,该厂于1976年建成。
本土最大的搜索引擎、与本国传统车企合作,这样的路线与中国的百度如出一辙。
百度的无人驾驶项目起于2003年,由百度研究院主导研发。2015年12月,百度无人驾驶汽车通过了路测,无人驾驶车从位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百度大厦出发,驶入G7京新高速公路,最终抵达目的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随后按原路线返回。
百度无人驾驶车在全程过程中均实现无人驾驶,并实现跟车减速、变道、超车、上下匝道、调头等驾驶动作,测试中最高速度达到100公里/小时。
百度还在美国成立了无人驾驶研发部,这个项目部主要针对无人驾驶的接送服务。百度使用的测试车是一辆改良版奇瑞EQ电动汽车,这辆车的续航里程约为 193公里,售价59,800元人民币,这个价位十分亲民,足以使百度购入数千辆用来供出行使用。
除此之外,百度还与福特合作共同投资了一家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 LiDAR。Velodyne LiDAR是一家位于硅谷的技术公司,主要研发光、探测和测距技术。
但百度和Yandex的研发模式,基本都来自搜索业巨头谷歌。
谷歌进入无人驾驶要比百度早的多,2010年,谷歌无人驾驶汽车Google Driverless Car开始在加州进行公路测试,截止2016年6月,谷歌无人驾驶累积的行驶里程已经达到160万公里。
谷歌除了自己研发无人驾驶车之外还与菲亚特克莱斯勒合作研发了100辆无人驾驶货车,与韩国现代达成战略合作,以及与Delphi Automotive、Continental AG,以及Mobileye NV零部件供应商合作。
搜索业巨头们纷纷涉足无人驾驶领域,打的是什么算盘?尤其是百度这样,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无人驾驶研发,从资金投入的密集和重视程度来看,仍然热情不减。
首先是由技术背景决定的。无论是谷歌还是百度,每分钟都能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其中很大一部分具有地理位置属性。以谷歌为例,其遍布全球的36个数据中心:美国19个、欧洲12个、俄罗斯1个、南美1个和亚洲3个(北京-Google.cn、香港-Google.com.hk和东京各1个),每天处理的搜索量超过30亿次。
2005年,谷歌推出“谷歌地球”服务,2007年推出“谷歌街景”,2014年推出“室内地图”。可以看到,在线地图的精确度正在呈现数量级的提高。
与不断提高的地图精度相矛盾的是,耗费大量资源采集的地理数据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仅靠搜索行业的老本行—广告来提升业务收入,就显得“大材小用”了。
无人驾驶将是搜索业的潜在收入来源之一。
2014年,优步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与选择百度合作,后者为优步提供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服务。同样在2014年,百度的无人驾驶项目被证实启动。
而在与搜索行业合作两年后,没有地理数据的优步也开始研发无人驾驶:2016年8月19日,优步的无人驾驶车在美国上路。
地理位置数据的“值钱”,由此可见一斑。这些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来自搜索引擎公司的巨型数据中心:位于美国俄勒冈州北部的谷歌数据中心,占用了附近一个1.8GW水力发电站,而有的数据中心甚至需要海水冷却。
这些数据资源需要得到更充分的应用,从线上走向线下(例如点评类搜索、室内搜索等),都是充分利用运算资源的办法,而实际运行在道路上的数据采集工具(无人驾驶车)更符合这个目标。
在搜索行业,“网络爬虫”是抓取互联网信息的主要工具,通过植入网站的爬虫代码,搜索引擎获得互联网每一个角落的信息并传达给用户。
但对于现实世界,目前还没有类似“爬虫”的工具,可以大量收集地址、道路、交通状况等信息。如果无人驾驶车辆遍布现实世界,搜索引擎公司将获得一批现实世界的“爬虫”,这个诱惑要比“改变汽车行业”更加诱人。
同时,数据中心以往积累的数据也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应用和证实。目前最接近这一模式的就是共享交通软件例如优步和滴滴,用户搜索出的地址、走过的路线、使用的时间、是否拥堵,这些数据都来自搜索引擎,并且已经可以产生收益(例如百度和优步的合作)。
有一句话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搜索引擎公司涉足无人驾驶,也许就是从“读万卷书”到“行万里路”的转变。
较晚加入这个阵营的Yandex也许来的还不晚,具备“积累现实数据”这一能力的公司越来越多。截止今年5月,特斯拉的辅助驾驶累计里程已经达到1.6亿公里,特斯拉称,这个数据是谷歌无人驾驶的500倍。同时还有优步这样的出行服务商,或者是高德这样的地图数据提供商,都在挑战现实世界的“爬虫”技术。
搜索引擎公司做无人驾驶,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紧迫。

x
-
乐视造车:一场事先张扬的蒙眼狂奔 2016-08-15 20:47
-
前途汽车:造车路上低调前行 2016-03-09 12:20
-
特别策划:新造车运动的起因与背后的民营资本 2016-03-09 10:40
-
微博CEO首曝享界S9乘坐体验:舒适性、售价超越传统豪华轿车,纯血鸿蒙将上车 2024-06-22 21:50
-
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5.0 2024-06-24 11:17
-
广汽埃安宣布,泰国即将新增6座快充站 2024-06-24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