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驾注:明星代言的确可以迅速提升市场关注度,但想由此推动实际销售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本文由AutoR智驾专栏记者张鑫撰写,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成都车展正开启中国车市的“金九银十”,冲量是题中之义。
而明星为新车站台的依然是车展的传统项目,虽然不及京沪车展那些耀眼,但当黄渤、王自健等明星出现在新车发布舞台上的时,围观观众们热情高涨,现场气氛也非常热烈。
只不过,由于成都车展终究还是一个区域性展会,各大车企的重视程度毕竟有限,出场明星屈指可数,倒还没有出现因“星”而“乱”的状况。
而在近些年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大车展上,“明星”一直都是最吸引眼球的焦点,汽车却仿佛成为了明星们的配角。面对数以万计闻讯赶来的疯狂“粉丝”,秩序混乱了,场馆拥堵了,以至于不少人都曾望“星”兴叹——车展上最风光的不是汽车,而是“都教授”……
无论是国际车展,还是平时的广告宣传,明星助阵车企发布会、代言新款车型已经是屡见不鲜。
一线巨星们炙手可热,老百姓喜闻乐见,利用这种传播效应来为汽车做推广,自然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营销推广的角度来看,明星代言汽车的确收获了一定的效果。在数以百计的新车型之中,消费者能够对其中的一部分印象深刻,这里面就有明星代言的功劳。
但问题是:所有的产品是否成功,都是由销售业绩决定的,如果只是在宣传时做到了“叫好”,在实际销售时却“不叫座”,那也只是空欢喜一场。
因此,明星代言的确可以迅速提升市场关注度,但想由此推动实际销售恐怕就力不从心了。
其实,由明星带来关注度的提升,有时也只是一个假象,这在车展现场就更是明显。在明星现身发布会的时候,展台可以被围个水泄不通,而一旦明星离开,人群很快就会散去。等到一切都趋于平静的时候,真正围在展车前关注汽车本身的人却是屈指可数。
有明星站在汽车旁边,观众们就来看个热闹;明星转身而去,汽车就只是汽车,只有真正的车迷才有兴趣继续看“车”的热闹。
展会尚且如此,日常的车市销售就更是如此,靠明星博得关注是一回事,能不能卖得出去就是另一回事了。
有“天王”之称的刘德华就曾为讴歌做过代言,但这除了让“天王”粉丝们心潮澎湃了一番之外,却丝毫没能扭转讴歌的销售颓势。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汽车算得上是生活中最昂贵的消费品了。既然价格不菲,那么消费者在购买家庭用车的时候,自然就会精挑细选、权衡再三,谨慎地对比价格、用途、性能、配置等诸多因素,最终选择综合实力最适合自己的一款。
至于作为代言人的明星,在数以亿计的汽车消费者当中,又能有多少人会因为喜爱某位明星而真正购买他所代言的车型呢?况且,消费者都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明星们动辄百万、千万的代言费用,终将都要平摊到车企所卖出的每一辆汽车上。
与其掏钱为明星们改善生活,倒不如把钱花在汽车本身来得实在。
因此,一款汽车是否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取决于产品实力,就连品牌作用都要排在产品实力之后。原因很简单,消费者买车,关键要看这款车好不好用、实不实用、耐不耐用,这是一款车最重要的意义所在,也是一款车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最为核心的价值。
产品实力过硬,是所有车型竞争市场的基础,之后才谈得上价格、营销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产品实力不济,即使卖得再便宜、宣传再得力,也不会得到消费者的好评。
产品实力的提升是“量”的提升,只有每一款产品都做到精益求精、物有所值,“量”逐渐积少成多,才能实现“质”的变化。
而这个“质”则是品牌,也就是品牌实力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脚踏实地地发展技术、专注研发、严谨生产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而明星代言,只不过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罢了,切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x
-
乐视造车:一场事先张扬的蒙眼狂奔 2016-08-15 20:47
-
前途汽车:造车路上低调前行 2016-03-09 12:20
-
特别策划:新造车运动的起因与背后的民营资本 2016-03-09 10:40
-
微博CEO首曝享界S9乘坐体验:舒适性、售价超越传统豪华轿车,纯血鸿蒙将上车 2024-06-22 21:50
-
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5.0 2024-06-24 11:17
-
广汽埃安宣布,泰国即将新增6座快充站 2024-06-24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