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网 2022-04-18 11:38
国外激光雷达进入中国市场有了亮道模式
分享
国外激光雷达公司与国内系统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共同为国内主机厂提供解决方案,这或许会成为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一种新模式。

从2021到2022,激光雷达从宣布上车走到了量产交付。


小鹏P5,蔚来ET7,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已陆续上路。


但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由于激光雷达涉及到测绘与数据采集,在法律法规上要求本地化的测试,且需要具有本地数据采集资质的企业来完成。


而图森未来因数据安全问题导致中美业务分拆也对涉及跨境数据的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焦虑。


统计2021年时宣布将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但从搭载车型的数量上来看,匹配国产激光雷达的车型数要远高于国外激光雷达的装车量。可以看出,中国是目前对激光雷达的需求热度最高的市场。这个市场,自然也是国外老牌的激光雷达企业们不愿意放弃的。


图片


4月13日,激光雷达系统供应商亮道智能与以色列激光雷达企业Innoviz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探索为中国地区的汽车厂商定制Innoviz雷达产品的可能性,开发感知解决方案,并进行系统验证和数据收集,以加快推出基于InnovizTwo的高分辨率雷达的系列化生产解决方案。       


图片


InnovizTwo是Innoviz的新一代基于MEMS振镜技术的激光雷达产品,与前一代InnovizOne相比,性能提升30倍,而价格却下降70%。已于2022 CES上发布B样件,并将于2024年正式面世。


而InnovizOne则将搭载于宝马的iX系列,由亮道智能与麦格纳一起,联合Innoviz为其量产的实现提供服务。


双方的合作模式是Innoviz提供核心硬件技术,而亮道智能提供关于整个感知开发到测试的过程。


图片

▲InnovizTwo


这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


一方面,激光雷达在真正上车时不仅需要硬件层面的激光雷达产品本身,同时也需要适配的软件和算法等辅助系统,而当前市场上能真正实现把整套激光雷达软硬件系统都开发给主机厂,提供完整方案的企业并不多。


基于此,亮道在国内市场的定位正是为主机厂提供整套的激光雷达软硬件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国外激光雷达企业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克服的问题包括本土化的适配和数据安全的监管问题。


Innoviz中国公司负责人苏淑萍表示:“中国现在是全球使用激光雷达最热的一个市场,不管在德国、日本、美国都没有这样的现象,而其独特性根本上是和文化相关的。“


因而,对于像Innoviz这样的国外硬件企业来说,进入中国市场也需要亮道智能这样一家本土企业的协助。


亮道智能与Innoviz此次的合作,一方面可为主机厂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为国外激光雷达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一种借鉴方案。


——01——

激光雷达量产还在0到1阶段


2021被称为激光雷达上车元年,我们在年前详细盘点过,具体可参看《激光雷达井喷式上车,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回望2021》


但亮道智能CEO剧学铭认为,从目前来看,激光雷达上车元年的说法更多意义上是激光雷达上车定点的元年,例如整车厂确定了需要功能相应的一些硬件、选型。而在未来的2-3年内,整零配合,实现从系统层面的需求、数据闭环、OTA的升级等,还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Innoviz中国公司负责人苏淑萍则认为,就激光雷达上车量产而言,到今年2022年还依然处在0到1的阶段。


至于大规模量产上车,苏淑萍表示,需要达到至少年产50万台以上激光雷达才能叫大规模。因而,她认为,真正要称得上大规模量产上车的时间点应该还是要在2024到2025年之后。


事实上,目前无论是在激光雷达本身的性能上,还是上车量产的技术层面,激光雷达的发展都还处在起步阶段。


激光雷达上车时间轴的起点是2018年,奥迪A8采用法雷奥第一代Scala,当时还是用了最早的转镜式技术,且仅有4线束。


由于当时自动驾驶水平和激光雷达自身性能的局限,使用激光雷达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


图片


真正将车载激光雷达产业推至台前的是2021年的上车热潮。


包括“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在内的诸多国内外品牌推出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大部分车型计划在2022年上市。目前,宣布搭载激光雷达的小鹏P5与蔚来ET7已实现量产交付。


从当前市面上的激光雷达产品来看,目前还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状态。比如法雷奥的机械转镜式产品SCALA,Innoviz的MEMS半固态式激光雷达InnovizOne,图达通的半固态式猎鹰,Ibeo的Flash系固态激光雷达IbeoNext。


虽然多款产品已经有定点甚至量产案例,但大部分还未实现交付,部分交付的也仅过去几个月,其实际表现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图片


亮道智能CEO剧学铭表示,“我们之前也是测试了大量的不同技术路线激光雷达的产品,从技术路线上是不是有哪一类是胜于其他的,我认为至少到现在还没有。”


当前不同技术路线激光雷达的成熟度都还不高,各有优缺点。因而,就激光雷达本身而言,目前还处在百花齐放的状态,并没有到收敛的时候。


而车企对激光雷达的需求也涵盖了性能、价格、功耗,乃至产品尺寸等多方面的要求。尤其性能和价格,是目前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对激光雷达企业来说,还无法做到有效地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尤其价格也是阻止选择纯视觉路线的车企向激光雷达靠拢的主要原因。但剧学铭和苏淑萍都表示,随着量产规模的扩大,激光雷达的价格一定会有所下降。


剧学铭认为:


“在未来的发展上,激光雷达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成本,在未来上量以后会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甚至未来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在一定程度上跟摄像头的界定也会变得模糊。有可能未来的激光雷达同时兼具比如现在毫米波和激光雷达的一些性能表现,或者是激光雷达本身也可以输出图像。在这种情况下本身是一个低成本的新型传感器,同时又具备现在有明确分类传感器的一些属性,我认为OEM没有理由不用。在高阶的自动驾驶,从整个车厂架构来讲,安全冗余是一定要考虑的,所以我认为激光雷达不可或缺。”


同时,在量产上车层面,亮道智能认为早期的激光雷达上车更多的是单纯的硬件上车,其功能也并不一定是完整的,需要逐渐升级、优化。


应该说,激光雷达的量产上车才刚刚开始。


——02——

亮道智能模式提供Tier 1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亮道智能在国内的定位是为主机厂提供整套激光雷达软硬件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的Tier 1。


其产品与服务包括为主机厂提供激光雷达量产解决方案、感知软件开发、测试验证服务及量产数据服务等多个方面。


图片


在激光雷达量产解决方案上,亮道智能与全球顶尖的激光雷达硬件与核心模组厂商合作,为主机厂提供面向量产最优的激光雷达组合系统解决方案。比如,在面向高阶自动驾驶时,亮道智能提出半固态主雷达+固态角雷达的组合方案将成为最合理的配置。


而在软件开发方面,亮道智能可以为激光雷达提供匹配的感知算法开发,并兼容全部主流激光雷达硬件产品技术路线。


亮道智能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像是激光雷达硬件厂商与主机厂之间的桥梁,可以兼容主流的激光雷达硬件产品技术路线,开发激光雷达感知算法,做到适应不同车企差异化的驾驶环境开发需求。


同时,智能化的测试验证评价体系可支持从硬件到感知算法的全栈式测评服务。


而在数据层面,量产前,亮道智能可实现上车标定,建立真值及场景库,赋能主机厂量产开发,用数据来驱动自动驾驶算法能力的自成熟。而量产后,又能以激光雷达为真值并实现数据流转和闭环,推动自动驾驶不断迭代。


对于不同的主机厂而言,激光雷达上车也有不同的需求。亮道智能的模式可以为主机厂提供更加全面且有效的服务。


——03——

本土化帮助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对于像Innoviz这样的外国激光雷达公司,要想真正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其实存在两方面的阻碍:一是文化方面的,二则是数据安全监管方面。


Innoviz总部位于以色列,主要面向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产业发达的市场。苏淑萍认为,“东亚市场和欧美市场对于一个以色列公司来说差异性还是比较大的。”文化上的差异,可能会导其并不能理解中国市场的不一致性和差异性。


因为现在车厂应用激光雷达还处在早期阶段,所以需求也在随时调整。主机厂对于激光雷达应用的要求,产品的性能等一直在改变。要做到适配国内客户要求,就需要有一个本土化的团队去对接客户的需求。


对于像Innoviz这样的国外激光雷达厂家,其主要研究团队并不在中国,因而缺少这一方面的能力。与亮道智能这样的国内公司合作,对Innoviz自身团队的要求会相对降低,双方发挥各自优势,达到强强联手的效果。


图片


另一方面,则是前文所述的数据安全监管问题。


剧学铭认为并不会出现硬件层面的隔离,比如说国内车企只能选用国产的激光雷达,不对国外开放,这个不会发生。


但“因为激光雷达的数据确实是一个高精的数据,涉及到跟测绘相关,所以这些法律法规实际上是要求本地化的测试,是本地化具有数据采集资质的企业来完成。”


这也是促进亮道智能与Innoviz本次战略合作的一个出发点。


苏淑萍认为,激光雷达属于上车容易用好难,今年是否能跨过量产0到1的门槛还有待商榷。


可以说,激光雷达的发展从百花齐放到走上正轨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而亮道智能与Innoviz的此次合作,或许也可以为激光雷达的量产上车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模式。

x

收藏 0
打赏
相关标签: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