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工业司 2017-04-25 17:14
有序放开股比,打造世界前十车企,三部委为汽车业画了张路线图
分享
在本年度全球最大的车展上海车展进行期间,今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装〔2017〕53号,以下简称《规划》)。为了让外界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实施《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负责同志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智驾注:本文由智驾网专栏作者小语编辑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本年度全球最大的车展上海车展进行期间,今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装〔2017〕53号,以下简称《规划》)。为了让外界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实施《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负责同志对《规划》进行了解读。该文发表于装备工业司的官方微信工信微报,今天《AutoR智驾》全文转载此文,并在文后附编了一段搜狐汽车对业内人士的采访,关于对这一文件内所提内容的看法。


这一规划中关于有序放开股比的表述引发了业界的关注,但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日益自信的表述也同样印证了上海车展中国自主品牌日益成熟的一面。在这份规划中关于培育若干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若干家中国汽车品牌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等规划表达了做强汽车产业的愿景,但同时也意在通过顶层设计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以及共享等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助推产业升级的思路。


编辑丨AutoR智驾 小语

文|装备工业司 工信微报


一、为什么要制定《规划》?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自2009年起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产销突破2800万辆,其中,中国品牌汽车超过1400万辆,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能够和国际一线品牌同台竞争。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产销量超过50万辆,累计推广量超过100万辆,全球占比均超过50%。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部分企业主动布局,具备辅助驾驶功能和网联化特征的汽车产品规模化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等,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成绩显著,支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这两个方向有望成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加之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将为中国品牌汽车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海外发展机遇。


综合来看,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出现深刻变化,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要求我们在认真评估汽车工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未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就有关方面的中长期工作明确发展思路、规划目标和政策导向,形成《规划》文件,为推进汽车产业由大到强发展提供指导。


二、《规划》制定过程是怎样的?


2016年初,我部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主要过程如下:


一是开展充分论证。组织行业开展市场预测、未来产业生态、行业管理改革、培育龙头企业、创新体系、国际化发展等6个专题研究,在深入分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初稿。


二是进行深入调研。组织召开了4次专题研讨会,听取政府部门、国家智库、行业组织、重点高校、骨干企业等的意见。同时,还访谈行业专家近20人次,调研华为、蔚来汽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信息通信和互联网行业重点企事业单位。


1493716952(1).jpg

*蔚来汽车和华为是制定这一规划的重点考察企业


三是广泛征求各方意见。2016年5月书面征求了财政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15个部门和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汽协会、中汽学会等4个单位意见。以分片区座谈会形式听取各省(区、市)汽车工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9月3日,我部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听取行业专家意见。9月12日,我部第12次部长办公会对《规划》(草案)进行了审议。之后,又对《规划》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上报国务院审定。


经国务院同意,2017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规划》。


三、《规划》的主要亮点是什么?


一是统一了行业思想、凝聚了产业共识。为未来10年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保障,对于加快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确定了“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的总目标。《规划》全面分析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汽车产业的深刻影响,提出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加速跨界融合,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发展。


四、《规划》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核心要义就是要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汽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路线上要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引领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措施上主要包括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内外协同创新,推动全球布局和产业体系国际化。具体讲,可用“一六六八”四个数字概括:一个总目标、六个细分目标、六项重点任务和八项重点工程。


“一”个总目标即建设汽车强国,“力争经过十年努力,迈入汽车强国行列”。


“六”个细分目标是汽车强国的细化考量指标。核心技术、企业品牌、国际市场份额等汽车强国基本要素逐步成为行业共识,《规划》对应提出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汽车品牌全面发展、国际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三个目标。此外,提出了全产业链实现安全可控、新型产业生态基本形成、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等三个目标。以上目标具体到关键量化指标是:


一是培育国际大企业集团,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到2025年培育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突破产业链关键短板,掌握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品牌认可度、美誉度及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若干家中国汽车品牌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强,中国品牌汽车实现全球化发展布局;三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其中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2020年和2025年分别降到5.0升/百公里、4.0升/百公里,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逐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六”项重点任务围绕六个目标提出,是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


一是完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发展动力。


整合优势资源建立跨产业协同平台,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体系化的技术创新能力,组建汽车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攻关核心共性技术。


二是强化基础能力,贯通产业链条体系。推动整车与相关行业企业、零部件企业加强技术和资本合作,发展先进车用材料及制造装备,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瓶颈,建立安全可控的产业体系。


三是突破重点领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大力发展汽车先进技术,推广成熟节能技术,形成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先进节能汽车梯次合理的产业布局。


四是加速跨界融合,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创新融合发展模式,以互联网应用为抓手,推动汽车服务业发展,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五是提升质量品牌,打造国际领军企业。


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升企业质量控制能力,加强品牌培育,深化国企改革,鼓励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六是深化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发展能力。引导企业把国际化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机遇,加快实现全球发展布局。


“八”项重点工程是六大任务的重要支撑和抓手。


八项重点工程分别对应于六项任务,分别是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关键零部件重点突破工程、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应用工程、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工程、先进节能环保汽车技术提升工程、“汽车+”跨界融合工程、汽车质量品牌建设工程、海外发展工程。


五、《规划》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怎么考虑的?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自2009年起步,2012年前共推广应用1.7万辆,2013-2014年推广应用10.1万辆,2015年跃升至37.9万辆,2016年生产51.7万辆,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产业规模全球领先。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大幅增强。2016年底,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20瓦时/公斤、价格1.5元/瓦时,较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1.7倍、价格下降60%。纯电动汽车主流车型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大幅提升,已能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社会认可度快速提升。2016年,比亚迪、吉利、北汽等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名。



1493716968(1).jpg

*宁德时代被寄予厚望


新能源客车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已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并实现了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携同“走出去”。宁德时代、精进电动等电池电机企业成为全球知名供应商。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投资,贯通了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了结构完整、安全可控的产业体系。应该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具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全球创新引领的良好基础。


六、《规划》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是如何考虑和部署的?


我们把具有人工智能和网络互联特征的汽车称为智能网联汽车,未来代表性的产品就是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破解巨大汽车保有量带来的能源、环境及交通等难题,构建面向未来的健康汽车社会提供了全新可能,代表未来汽车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制高点。目前,各汽车工业强国都已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长远规划或行动计划,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工业和信息化部从顶层设计、标准法规制定、试点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国内大部分车企已发布了各自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部分企业进行了自动驾驶汽车研发与功能演示,众多互联网和新兴技术企业也纷纷进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技术发展和产业布局初见成效。


也应看到,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面还存在基础技术薄弱、协同推进不够等问题。鉴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具有创新要求高、发展空间广、领域跨度大的特征,下一步还应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跨产业、跨部门合作,形成发展合力。



1493716979(1).jpg


一是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建立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重点攻克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传感器、控制芯片、车载通信、操作系统等产业链薄弱环节。


二是协调制定相关标准法规,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制定自动驾驶汽车道路行驶的法律法规。


三是推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多行业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交互平台。四是加快网络信息安全和车辆行驶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严防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风险。


七、在《规划》编制中是如何看待未来汽车产业生态和产业发展新形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突破,能源革命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消费趋势、制造过程、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革,全球汽车产业生态正在重塑。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汽车的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在深度改革。


汽车产品将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乘员、车辆、货物、运营平台与基础设施等日益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汽车生产方式向充分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产业上下游关系更加紧密,生产资源实现全球高效配置,研发制造效率大幅提升,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成为重要趋势。


其次,个性化、体验化、社交化等新兴需求快速兴起,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互联网与汽车的深度融合,使得安全驾乘、便捷出行、移动办公、本地服务、娱乐休闲等需求充分释放,新的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产业价值链持续延伸。用户体验成为影响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社交圈对消费的导向作用逐渐增强,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老龄化和新生代用户比例持续增大,共享出行、个性化服务成为重要方向。


其三,全球的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


汽车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产业升级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和融合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在加紧布局,利用成本、市场等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中国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进程提速。产业边界渐趋模糊,互联网、社会资本等造车新势力大举进入汽车行业,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竞合交融发展,汽车产业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发生深刻变化。


以下文字来自搜狐汽车:


《国家将“有序放开股比限制” 听专家们如何解读》




安庆衡:“有序放开”并非“一下子推翻”,长远来看应由企业之间解决

对于合资股比放开,业界的意见主要是两种,一是马上放开,二是给自主品牌留出8年左右的过渡期。我的总体认识思路,和现在“有序放开”的提法也不矛盾。新的文件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也没有说“马上放开”。

我个人的想法或许偏保守和慎重一些,基本的出发点是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合资股比当前并没有影响产业的发展,也没有影响我们对外合作,并且合资车企发展得也非常好。这种背景下,把这个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并不合适。尤其是自主品牌、互联网车企都还在摸索的阶段,这个时候全面放开,显然是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之前围绕股比问题的争论很多,但争论中自主品牌已变化很大,以吉利、长安、长城为代表,整体上发展得很快,没有外方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得也很快。从产业出发,有一定时间的缓冲期是很好的。之前一汽-大众讨论过修改股比的问题,要改成51:49,这个也是不违背当前的产业政策的,像江淮大众这样的新建合资车企,也在批准和商谈的过程中。我认为这都是属于“有序放开”。

从长远来看,依靠政府控制,这既没有道理,也没有必要。以吉利汽车的发展来看,它反倒是把沃尔沃给收购了。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自主汽车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这个股比的问题,也就不再是政策的问题,而是企业之间的问题。实际上,有的企业也不见得非要依靠股比限制才能生存。比如东风与沃尔沃在商用车上的合资,中方还是占到了大头,核心就在于企业自身实力足够强大,就能够自然达成谈判的结果。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发展的势头上,表示一个对外开放的积极态度是必要的。现在的文件也并非一下子推翻,有序的放开和大家的普遍期望是一样的。


李安定:放开股比限制,中国要做全球化的旗手


早该这么做啦,长期以来,我是唯一公开在媒体坚持主张放开股比的人,看来真理往往就在少数人手里,多年来,旗帜鲜明执著提出放开股比的似乎只有我,李书福,王志乐。今天西方发达国家民粹主义坐大,习主席和中国要做全球化的旗手,再搞股比限制,说不过去啦!且不说自主品牌这两年这么争气,再替他们担心外资绞杀,也out了。


崔东树:新政对现有合资车企没有太大影响


新文件的提法,可以看作是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理念在制度上的一种安排。不过,“有序放开股比限制”,这在短期内并没太大的意义和影响。就现有的合资车企来看,现实地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风险。合资车企的合资期限还没到,现有合资车企还会继续平稳地发展;而从长远来看,相对来说会有些影响,但影响可能不大,只是会使市场的竞争更加充分。考虑到自主品牌的向上发展,以及中美谈判等因素,有序开放股比限制,可以视为是一个利益的再平衡过程。我想除了现在文件中的提法,未来还会有时间上的安排和中长期的规划。


王小广:竞争越充分越有利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支持放开合资企业股比限制,我们的优势在市场,放开后更有利于民企,总体会先抑后扬。中国的汽车市场是美国的二至三倍,不久将超过美欧日总和,越充分竞争越有利于汽车的崛起!外商独资不会构成市场垄断,而目前是带行政特色的合谋垄断,离婚重构是最大最好的供给侧改革!

481463739788864478.jpg


x

收藏 1
打赏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