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 2017-01-17 17:20
金刚蚁贾凡:机器人的角色感将促进AI交互技术的发展
分享
由于技术发展尚未成熟,儿童教育机器人常被人诟病,但是随着机器人角色感的提升,AI交互技术也在进步,反过来促进了机器人的发展。

不久前,笔者看到一段名为“1999年,你需要一部手机吗?”的国外采访视频,回顾了当时人们对于手机的接受度。在采访中,人们的回答诸如“家里有电话就足够了”、“我的电话有录音功能”、“街边有电话亭,没有必要拥有一部随身携带的手机”等。但是十几年后的今天,谁会再拿手机跟电话相提并论呢?手机简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没有手机的帮助,一个人在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会遇到困难。

 

有趣的是,家用机器人目前的处境很类似于那时的手机。目前市场上,除去主打清洁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得到较高程度的认可,其他品类的家用机器人依旧被困“冷宫”。其中,主打儿童教育或家庭陪伴的机器人被人诟病最多。媒体对其的评价也毫不留情:“陪伴机器人是伪需求”、“同质化严重,体验差”、“比不上手机APP”。

 

那么,家用机器人真有那么不堪吗?或者像手机一样正处在爆发的前夜?近日,采访到金刚蚁机器人联合创始人贾凡,从交互切入,了解到儿童教育类机器人的现状和未来。

 

深圳市金刚蚁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核心业务是研发儿童教育机器人以及配套的教育内容。2015年11月,公司获得奇虎360、凌越资本领投的Pre-A轮融资,2016年5月,公司儿童教育机器人产品小忆开始量产。

 

贾凡.jpg

(图为金刚蚁机器人联合创始人贾凡)

 

儿童陪伴类机器人的现状

 

首先,贾凡阐述了自己对机器人这个概念的理解。他认为,机器人应该具有一个本体,而并非是人工智能中单独某一项技术的应用;其次,机器人要有智能交互功能,利用AI跟人产生互动;最后,机器人的内容和服务也必不可少,它应当替代人做某些工作,或者辅助某些工作。

 

接着,贾凡从儿童陪伴类机器人的销售情况做出了分析:“据非官方统计,儿童教育机器人2016年的销售量少于20万台,我认为这个数字是比较真实的。而目标用户是2到8岁的儿童,约为1.8亿人,这样算下来此类产品的销售占比还不到0.2%,可见用户对这类产品的接受度很低。原因就在于实际功能跟预期的差距太大,大众对于机器人的印象来自于电影,比如大白机器人,不单能做很多事,甚至有感情,这是目前机器人远做不到的。”

 

不单儿童陪伴类机器人的销售量不高,市场上的细分品类也十分繁杂。在淘宝搜索栏输入儿童陪伴机器人,就有几十块到几千块不同价位的各类产品显示出来,产品形态更是纷乱,有手持型的,有桌面型的,有可以移动的,有的有屏,有的无屏。贾凡认为,产品价格、形态的混乱,其实代表了儿童陪伴类机器人这个品类还没有成熟,或者还没有形成。

 

这一点可以类比手机的发展,手机发展初期也是形态各异,但是今天的手机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外形。因此,儿童类机器人尚未形成一个品类,销售渠道也随之混乱,玩具、母婴、3C数码渠道都有相关产品售卖。所以目前商家只能选择全渠道营销。

 

儿童类机器人如何形成品类

 

贾凡认为成熟的机器人产品一定要有足够实用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一些工作。以商用服务机器人为例,无论是迎宾机器人还是安防机器人,它都可以替代某些职业,比如服务员、保安,都可以和一类人群相对应。但是,儿童类的机器人现在基本无法与一类人群对应。

 

其次,一个成熟的品类应该是一句话可以描述清楚的,这样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场景也一目了然。要达到这个要求,机器人研发设定的场景应更加聚焦,定位要更加清晰。例如,智能音箱,就针对听音乐这一个场景,把听歌所需要的服务做到最好,这样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据了解,儿童类的机器人可以分为四类:玩具类、工具类、教具类、教师类。从品类的角度,玩具是个已经存在多年的品类了,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是机器人,只不过是玩具的智能升级;工具类的现在还没有看到哪个细分可以成为品类,由于工具类一定要满足某种刚需,在儿童身上找刚需还是比较难;教具类现在大家普遍称之为教育机器人,包括积木机器人或编程机器人,这类机器人基本已经形成了品类;另外,教师类这是一个新的概念,但也是比较容易形成品类的,因为可以与教师这个职业相关联,就是教书的,例如教英语机器人、读绘本机器人等都属于这个类别。

 

金刚蚁团队的产品也是基于上诉对儿童类机器人的理解来开发的。目前,小忆机器人最大的亮点便是交互与内容,机器人可以通过表情及四轴运动实现多模态交互,然后通过屏幕进行知识的图文信息展示,实现教育功能。后期小忆机器人会往教师这个角色不断靠拢。在知识安排上,金刚蚁团队将知识打散,然后进行图谱化,划分知识等级,穿插在游戏和交互过程中,实现适合机器人教师的教与学功能。

 

机器人的角色感促进交互发展

 

诚然,目前机器人似乎功能上极为类似手机APP,但是机器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吗?贾凡认为,机器人最关键的一点其实是人们赋予它的角色感。

 

“在展览的时候,用户看到机器人时,就招手跟它打招呼,因为人潜在意识会赋予它机器人的角色感,但是一个人对着电脑打招呼就显得很奇怪。正是这种角色感会会带来新的交互需求,导致语音交互和图像交互发展得更快、更自然。”贾凡说。

 

在交互方式上,贾凡表示,当前机器人多为人机交互,即人主动提问,机器人应答。但当前技术在通用聊天领域还是有非常多的局限,只有限定在固定的场景,才有机会把交互体验做好。开放的交互如何限定场景?机人交互是个非常好的办法,即机器主动,人被动,这样机器就完全可以限定场景了。当机器人可以主动提问时,儿童教育机器人的角色就将更贴近教师这个职业。

 

对于具体交互技术的未来,贾凡表示,语音识别目前是机器人中最常用的交互手段,虽然对外宣传识别率已经达到97%或更高,但体验感还受制于使用环境与语义理解。因此,金刚蚁团队选择自主研发基于儿童教育场景下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而视觉识别之前主要是利用云端数据库,提供云端解决方案,由于网络的限制,这样基本是无法产品化的,将来的方向一定是朝着本地化方向发展,而且现在本地的人脸相关识别已经基本可以产品化了。

 

除了语音识别和视觉识别的垂直发展,多模态交互技术的融合也会成为趋势。随着相关技术越来越成熟。机器人输入、输出时会有形体、表情、语音等多种交互方式的混合,不单是语音交互。

 

最后,贾凡还展望了儿童类机器人2017年的前景。“儿童的需求无非就是玩和学,玩具类机器人在2017年会有机遇,因为玩具的智能升级是大趋势,今年这类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已经不错。第二类是细分的教育功能的机器人有机会爆发,包括教具机器人,小米的加入就是一个证明。还有靠内容的教师类的机器人也会有很大机会,例如教英语机器人、学百科机器人等,发展方向就是更加细分、更多定制化、更加个性化。”贾凡说。

 

此外,贾凡表示教育机器人的行业应用也会迎来小高潮,各类教育机构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高。

 

智驾注:本文转载来源为亿欧网,作者为宋少卿,原标题为《金刚蚁贾凡:机器人的角色感将促进AI交互技术的发展》,由AutoR智驾转载

 

x

收藏 0
打赏
相关标签: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