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智驾 2018-10-30 15:31
丁磊解迷华人运通:我们是谁,造什么样的车,为什么打造智慧城市?
分享
在丁磊带领华人运通首次如开发布会向外界阐释其“三智战略”和造车思路之后,其庞大的信息量和过于宏大的计划引发了诸多疑问,在当晚的发布会后,丁磊带领其团队与众多记者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访谈。

编按:在丁磊带领华人运通首次如开发布会向外界阐释其“三智战略”和造车思路之后,其庞大的信息量和过于宏大的计划引发了诸多疑问,在当晚的发布会后,丁磊带领其团队与众多记者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访谈。下面我们就完整地呈现这一访谈。


媒体:我有两个问题:华人运通的新能源车什么时候上市?华人运通和其他的造车新势力相比有什么不同、华人运通的优势是什么?

 

丁磊:今天我们一直传递这样的信息:城、路、车是不可分割的。华人运通要造的车也是和未来的智慧城市相关联的。我们有这个关联的接口,如果城市升级,我们也会第一时间随着城市的升级而升级。

 

华人运通的车,未来是非常有潜力的,不会被时代淘汰,将是面向未来开发设计的。第二,华人运通的设计是以“人”为核心来设计的。我们所有的技术不是为了装备而装备,而都是围绕着人性来展开设计,展开工程的。

 

关于量产车的问题,这个时间不是遥不可及的,是一个正常的开发过程。一般正常的开发周期大概在三年左右,三到四年。

 

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人运通大概在2020年到2021年之间,就会有第一部量产车投放市场。但是不会是现在路上看到的车的样子,而是面向未来的设计,拥有未来的电子架构,是与未来的城和路相融的未来交通工具。

 

关于华人运通和造车新势力有什么不同,今天发布会传递的信息,包括我们演讲的阐述,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都呈现给大家了。

    

媒体:我想问一下丁总,您说现在的电动机也是很大的消耗,还有一些为了高续航,用了很大的电池,仍然会造成一种污染,请您就这个现状详细的展开一下,您认为什么样的新能源车是最有潜力的,是燃料电池,还是增程式,还是纯电的?   

 

丁磊: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过去大家都觉得,如果有人说我有3L的V6型发动机或4升或5升八缸的发动机,大家都会很敏感,认为这是油老虎。

 

但现在同一个车上,装两个比较大的电机,那个马力不得了,消耗的油量比传统的汽油机会高很多,大家并没有感觉,只希望追求极速,追求一百公里加速在多少秒以内。

 

因为电能也是需要资源发出来的,所以如何追求设计、工程和人需求的平衡,永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华人运通完全能够造出技术上的极限产品,但我认为华人运通今后瞄准的产品是针对人的,是针对环境,是针对我们今后的智慧城市、智慧道路、智慧的车来开展的。

 

续航里程当前仍然是人们的一个焦虑。

 

实际上,说明这是新能源车在城市道路上使用的一个瓶颈。

 

汽油车从来没有人关心续航里程,也没有人说买车油箱要多大,没有人考虑需要多大的油箱。

 

比车,比电池容量和续驶里程。我认为这是一个短暂的现象。

 

当新能源车真正能够大面积使用,市政也将非常发达。我认为电作为能源驱动交通工具,是一个非常好的能源来源。

 

为什么?因为,电是二次能源,许多途径可以产生电,而石油是一次能源,用完了就没有了。

 

而电可以通过许多种途径获得。在有人居住的地方,电又是几乎无处不在的,是最后十米的问题,而不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了,只要把充电网络布局好,就可以方便充电。

 

所以,盲目增加续航里程是没有必要的。

 

如果非要一辆电动车背一个能够续航一千公里的电池,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电池很大,车里面都是电池,这完全是不经济的。

 

因为车到一定的重量,拉着一块电池走毫无意义。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电池是高能量的。但也有问题,高能要无限制的堆积正极和负极材料,剩下的电解液就不多了,那电池的寿命就受影响。

 

本来可以充五千次,就变成只有一千次了,所以电池也是今后评估新能源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能量密度太高,不但影响电池的寿命,也带来巨大的安全问题。

 

所以,无节制的提高目前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不科学的。

 

就续航里程而言,华人运通的观点是从不同角度来看的。要综合考虑什么时候可以有很好的市政建设,什么时候有很好的充电管理,包括家居的充电管理,什么时候可以把全社会的能源集中起来管理,包括用电池驱动的车辆,等等。

 

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城市能量的再平衡,再分布的一个平台。因为汽油车不可能把汽油加进去再抽出来,但是电池车可以实现这样的平衡,所以这也是今后以电为主要驱动的车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

 

还有一个优点是,电动车的响应非常快。所以对于自动驾驶来说,电动车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另外电动车能够进行能量重新分配。对分享来说,分时租赁来说,电动车的平台要比汽油车好得多。所以归纳一下,我觉得现在,由于市政建设还存在不成熟,技术成熟度还要再提高等多方面因素,整个市场的规模还是有限的。

 

至于从驱动能源的种类来看,我认为,长远地看,一台车上不应该有两个驱动系统,采用两个驱动系统是一种过渡技术;更不应该有两种储能系统,那更是一种冗余。说电动车再背一块备用电池或者采用两种储能方式,我认为这只会是一个暂时的情况。

    

媒体:我有三个问题:一)华人运通谈到未来公司发展涉及五大业务板块,这五大板块都要花很多的钱,您觉得您能全都搞好吗?二)关于HOA超体智能架构,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云端和设备端的连结,包括操作系统的整合和应用层的整合,谁来主导这个开源的SDK或者API的结构?三)轮毂电机是电动车发展的趋势,但是大家都有一个争议,它需要很久以后才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量产,你们自己怎么判断?  

 

丁磊:关于第一个问题:五大板块是我们业务的方向,展现出华人运通的志存高远。我们是这样来思考的:要把全局布好,要干一番大事业,要改变未来人类出行,不能只从一个交通工具出发,而是要把整个涉及到改变人类未来出行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华人运通考虑到这五个方面,从五个方面入手,也是按照我们的规划来进行的。比方说智慧城市,智捷交通,我们现在已开始和一些政府合作,和地方合作,他们非常希望并愿意让我们去帮助他们规划。要强调一点,不是我们去投资建设智慧城市,而是我们更多的参与到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规划、技术服务,包括开发相关的交通技术。

 

讲到新能源车,包括能源与整车的分享,我认为这都是大有发展潜力的方方面面。包括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我们也开展得非常好。所以,要做一番有境界的事情,那一定要有全局的考虑,考虑到全局,然后务实规划,要把业务规划实现落地。

 

所以也请大家了解华人运通的理念,也是我们的价值观:

 

第一,志存高远。

 

第二,第二,务实规划。

 

第三,长期奋斗。我们不是靠一时的资本,也不是靠一时的政策支持,而是一种长期奋斗,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关键在于战略的正确方向。

 

第四,是实业报国。不但是对社会做贡献,也是华人运通能够代表全世界的华人,能够在全球行业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一种追求。我想这种理念会促使我们的事业有着很务实的发展。

 

华人运通智能驾驶及电子电气副总裁(VP)、创始合伙人李谦:您刚刚问到的HOV超体架构,恰恰问出了不同互联网之间的差异,它的差异就在于SDK不一样,操作系统不一样。

 

正因为这些不同,所以它会产生不同的数据。

 

在我刚刚讲到的超体智能架构里面有一个要点,我们是通过数据打通不同的物联网系统,这个物联网系统之间产生了不同结构的数据,我们称之为异构数据。让这个异构的数据同步化,你要解析和重构,这个时候就要用到一些特殊的算法和技术,去进行时间的同步,进行空间的同步,进行数据类型的同步。

 

完成这些同步以后,这些数据就可以被不同的系统利用。这些同步的方法,就是我们目前开发的技术,也就是说我们提出的超体智能架构,是它最核心的一部分,它的技术内涵就在这里面。

 

丁磊:李谦博士讲的异构数据,就是说在不同的终端产生出来的数据结构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些结构不一样的数据不可能没有经过处理,在一个数据平台上运营,所以我们现在的超体架构能够把不同终端的异构数据放在一起来整合,形成一个和谐管理整个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的入口。

 

丁磊:轮毂电机对整车性能和驱动以及能耗等各方面,有着超乎想像的优势。今天我们也进行了展示,这辆展示车上配备的轮毂电机,已经是接近量产的轮毂电机。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整车控制系统”,在马克先生的演讲中讲到了,叫做VCU。

 

这个VCU要控制四个完全独立的车轮,这个车轮能够完全独立活动进行转向。同时,这个车轮也能够往前往后行驶,所以非常复杂,有一万多种可能。相比而言,传统车就简单多了,传统车是四个轮子,很多车型的两个轮子还是被驱动轮,没有转向作用。

 

但是我们四个轮子可以一起工作,也可以完全相反地工作。比如,三个轮子往前走,一个轮子往后走,形成不同的模式。还有一个模式,后轮能够主动调整在高速行驶中的稳定性,通过脉冲调整稳定性。

 

归纳起来,整车控制系统比轮毂电机还要难。但是我要告诉大家,这个整车控制系统是我们独立自主开发的,包括硬件,包括软件。所以,进行进一步的量产化工程开发,是非常有可能的。

 

轮毂电机本身已经在大量的领域应用,只不过使用环境不一样。其实很多电动自行车,两轮车里面有不少就是轮毂电机,只不过它的使用环境比汽车简单得多。在一些军用车上,也是用轮毂电机,它的使用环境就恶劣得多。所以轮毂电机的发展,技术会不断的成熟,我已经接触过不少世界上比较好的轮毂电机,包括有的产品它的逆变器也装在轮毂里面,逆变器的软件集成电路也装在轮毂里面。这个行业我认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关键不仅仅是轮毂的技术质量能够突破,更重要的还有整车控制系统对车辆控制技术的突破。

    

媒体:今天,我们听到很多将要、可能、马上这样的描述,除了透露的一个量产车的时间节点,还可以给我们透露一下其他的具体时间节点吗?华人运通不仅仅是汽车服务模式,而是创造未来出行模式的企业,我日前参加阿里巴巴云栖大会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在智慧城市当中提出类似的宏伟愿景,您能讲讲我们这个时候,对标巨头,我们相对于他们的优势和独特性是什么?   

 

丁磊:今天我遇到的记者大部分都跟我说,今天的信息量好大啊。在一个发布会上,有品牌信息,有战略理念,有设计工程信息等的发布,对于华人运通第一次面向公众,我认为信息够多了。再有过多信息会使大家对华人运通的了解产生偏差。另外,这些信息有些也是阶段性的。我们以后还会找机会,和大家多多沟通。

 

刚才陈威旭总在演讲里讲得很清楚,作为今后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的贯穿者,像华人运通这样的公司是不可替代的。有很多公司可能也在做,但是华人运通这样的公司是不可替代的。至于和那些巨头相比,要看游戏规则。所以我想在今后的未知领域当中,没有什么巨头不巨头,关键是你的理念,关键你能整合这样的资源,关键你有落实执行的能力。

 

媒体:有几个问题。第一,您刚才已经说了有量产车的时间,我们具体会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量产,是我们自己建工厂,还是我们和整车厂合作?第二,今天提到江苏和上海的智慧城市示范区项目,华人运通在智慧城市开发方面,我们现在具体有哪些进展?和政府是怎么合作的?配合2020到2021年量产车的投放时间,我们在智慧城市上的进度会是怎么样的?第三,华人运通是造车新势力,出行服务供应商,还是一个智慧交通信息整合的服务商?从企业的角度定义,您觉得华人运通的角色是什么?

 

丁磊:我们并不为自己归类,华人运通就是华人运通,我们的“三智”战略是非常清晰的。

 

关于与政府相关合作,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和很多地方政府合作。实际上地方政府也有这样的需求。我们会在11月中,宣布一个具体的项目落地。当然不仅限于江苏、上海,我们希望华人运通的技术和业务运营模式能够推广到更多需要的地方,为中国的智慧交通做一些贡献。但明确的是,我们不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量产的方式我们也是有非常切实可行的计划的。生产方式有很多种,未来生产是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所有的一切。在合适的时候,我们会和大家分享。

 

媒体:今天我们谈了智能汽车和智慧城市,我想知道华人运通对于智能汽车的定义,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另外您觉得在智能汽车的竞争中,未来是IT企业,还是汽车制造占主导?

 

丁磊:关于智能汽车的定义,第一,是HOA(Human Oriented Achitecture),智能汽车要能够有一个连接到HOA的电气架构,它是完全开放式的。就像李谦博士介绍的,它能够实现传感器的自由调动来组成一个场景,数据的自动调动,模拟场景的资源调动。

 

第二,未来的智能汽车,是要从人性出发,这是我们的设计理念和工程理念。

 

关键一点,我们更注重智能汽车要能够实现根据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的演变而成为一个开放的架构。如果这个智能汽车只允许自动驾驶的车进入,我们已经很早就做好了这个架构的准备;如果这个车可以进入城市自动充电分享系统,我们这个车已经准备好了;如果这个车能够接入城市的管理信息,我们这个车也准备好了。智捷交通和智慧城市,不是我们想去做,而是我们不得不去做。为什么?我们的整车开发离不开这样的架构和概念。

 

三年以后,我们不想重复制造现在路上已有的车。它只是孤立的信息孤岛,它只能看信号灯,其他还能做什么?城市管理者看车,也是一个一个孤立的车,这样的情况被我们忽视了很久。现在的交通规划和管理就是造高架,造地下通道,造更多路,但是没有解决道路被占用的效率的问题。

 

媒体:未来华人运通是不是不只是一个汽车的生产商, 我们还会提供城市运营的外包服务,这是我们的盈利模式吗?另外,今天看到了两台概念车,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台是面向私人用户的,另外一台是面向共享和租赁市场的?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两台车的区别?

 

丁磊:关于盈利模式,可能这个话题比较长,但是我们的理念盈利模式之间,有相对的闭环结构。不能说我这个业务不盈利,要靠另外的业务盈利。当然会有一些贡献,但是这些贡献都是应该量化的。在我看来,我们要打造的车,也是一个能够生产、销售,并且通过一些后服务来支持它的闭环。如果是跨领域的业务之间,也应该协同增效,不应该是仅仅此消彼涨,而更应该是相互补充或补偿,但都是健康的经营,否则就应该调整边界线。关于业务模式包括盈利模式,我们也有一套非常务实的规划。

 

关于两个概念车,首先,这两个概念车代表了华人运通对未来智能交通的梦想,这些技术也是我们的愿景,我们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领域来加以运用。它代表了很多围绕着人性设计的理念,有些会很快的被我们实现,有些可能会需要一段时间。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并非遥远的未来,将落实在华人运通产品理念中的设计。

 

我们暂时先不区分这部车代表什么,那部车代表什么,现在还没有到具体的用户指向,而是代表我们以人为本的设计开发理念。

 

华人运通首席设计官(CDO)、创始合伙人石志杰:Concept A 和 Conspet H是代表华人运通对未来出行工具的理解。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人本设计的出发点。这个人本设计需要融合在整个大环境里面。我们没有把一部车看成是一个孤岛的概念,我们和现在所有的交通工具完全不一样,是从整个战略层面来看,从出行的便利性,从对人类所能够得到的益处来出发的,是从整体的战略性为出发点的。

    

媒体:丰田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了人、车、路、城闭环的概念。华人运通今天也重点讲了这个概念。包括互联网、IT企业,也提过这些概念,那华人运通和其他企业相比,有哪些优势?另一方面,其实传统的主机厂无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涉及到很多品牌,如果要做车路协同,或者车车协同难度很大,华人运通是怎么想的?

 

丁磊:的确,很多比较大的主机厂,在十五、六年前都有提出过类似的概念。我们认为关键是实施理念和实施路径。华人运通的实施路径非常确定:通过HOA架构结合HOA下的三个平台,真的能够把整个体系打通。打通这个架构,不是孤立的。华人运通独自拥有这样的架构,这些架构我们会和政府分享,会和地区分享,使得在这些地区街道上的车辆,都能够进入到这个系统里面。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车载的平台,一个是道路监测的平台,还有一个是城市管理的平台。

 

李谦:实际上您这两个问题,我认为是有内在联系的。一方面过去大家提到车、路、城协作的过程当中,如果是一个传统车厂,它要面临一个技术成熟度的问题,车辆的电子架构能否支持这样大规模的数据传输?如果做不到,就只能是一个想法而已。

 

另外是V2X技术的成熟度问题。车车通讯,包括车路通讯,在三年甚至五年之前,也有人提过,但是在那个时候,这个技术只是一个想法而已。我们都知道,5G技术可能在2020年左右,就要实际的投放到市场。今天工信部已经正式公布了国家V2X的频率范围是590.5—592.5,那就意味着整个行业包括整个交通行业,一定会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实现数据的传输。这样,我们不仅是要把这个接口准备好,我们还要把一个开放的电子架构搭建好,这就是华人运通独特的优势。

 

马克:我们设立的这些目标,并不都会马上实现,实际上很多技术的成熟发展,包括V2X这些技术,还需要假以时日日益成熟。

 

丁磊:我们的电子架构是全新开发的,比大部分OEM的架构先进得多,我们会找适当的时间和大家公布。这个架构有什么好处?就是今后的技术革命,都可以在这一架构上实现,不需要再做新的架构,这个架构的开口都留好了。现在还有很多传统的汽车是CAN总线架构,它没有大脑,只是通过CAN总线,把一个一个执行器、传感器等连在一起,系统没有一个中心处理器。我们的开发是从零开发,从全新的角度出发的。

 

媒体:刚刚讲到传感器可以自动调节,就是HOA架构,在这个基础上,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未来的车,成本可能下降?传感器数量会减少,包括电池,是不是未来我们的智能汽车的成本比现有的汽车能够节约?能够节约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另外,华人运通有盐城政府的股份,政府还是比较希望项目的快速实现的。但华人运通规划了一个非常长远的计划,那这个计划的落实和政府的投资之间,会不会有一些矛盾?我们如何解决未来投资?华人运通举行盛大发布会是不是也有新一轮融资的计划?

 

丁磊:所谓的传感器的调用是来增加这部车的场景,来增加这部车的性能。因为同样一个传感器,在现在传统车上,比方说底盘的传感器,它只能监控底盘,如果能够使底盘的信息输送到车辆的大脑,而车辆的大脑又和城市的大脑相连,那么就可以为道路交通,包括交通管理做贡献。这个车在路上开一遍,等于把这个车检测过一遍,而现在的车没有这个功能。这样数据,就是我们的价值,这样的数据提供给城市管理者,是非常有价值的,在第一时间就知道现在这个路面是否需要修了,现在这个路面变滑了,是否需要警告,等等。所以,我们的价值是在这里,而不是机械的减少成本。所以我们是增加价值,而不是减少配置。

 

李谦:现有的总线架构是CAN总线结构。而改为以太网,不仅仅意味着数据传输的增加,信号的传输模式也不一样。以太网很容易扩展,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配置传感器,不存在成本增加还是减少的问题。就看车辆会应用在哪些场景里。我们说未来的豪华车需要重新定义,在于这辆车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吗?能够提供更多的计算服务吗?如果能,这辆车豪华程度就更高。所以这就可能会对于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一个理念性的转变,不简单是成本增加了,你带给社会的贡献增加了,反过来你的获益也增加了。


丁磊:华人运通集团旗下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投资方有两个是国有企业,并不是盐城市政府,我们是一种合作关系。无论是跟盐城政府,或者是跟其他地方政府的合作,我们是抱着务实的态度,对项目的投资,对项目经济产出的规划都是非常务实的。我们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也是务实的,不存在政府对我们的业务产生合作之外的压力。

 

媒体:有报道说华人运通和临港有合作,我们未来在浦东和临港会有怎样的深度合作?  

 

丁磊:和临港的合作,我们主要将会在智慧出行、智慧城市和交通相关的方面进行合作。   

 

媒体:关于华人运通多次谈到的HOA架构,有一个特点是开放性。这个平台是不是可以支持我们其他车企来应用呢?是不是像苹果的Apple Store一样,是这种共享式的吗?

 

丁磊:这是我们的愿景。但是我们希望我们的架构是开放式的。

 

媒体:目前中国相关法规上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很多车企在做智能汽车的时候,都会担心无法落地,因为很多法规的问题。说到“三智”战略,我想问的就是您觉得整个“三智”布局当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哪里?    

丁磊:“三智”战略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同行、产业,包括上下游一起合作。法规往往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来发展的。

 

大家回想一下,中国有很多法规随着社会的发展或者废除,或者修改了,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情况。社会永远是向前发展的,当前有些法规的障碍是暂时的。当然,有些法规是永远存在的,但有些法规随着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会做调整


我们相信华人运通的“三智”是符合人类未来出行方式的未来愿景,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呼吁,通过我们的实践,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至少从我们现在的架构开始,这个架构没有障碍,我们整车开发就按照这个架构来进行。我们和一些地区的区域管理者交流过这个架构,这个架构现在看来没有什么法规障碍。即便有一些过去制定的法规,不适合当今的发展,也会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政府的努力来调整,来改进,来制定新的法规。

 

媒体:华人运通的“三智”战略涉及到车与车,车与人,以及和基础设施,包括可能涉及到高精度地图,等等,这些都有法规相关问题的涉及。如果华人运通是一个交通部或者交通协会的角色,或许不会有问题,但是华人运通毕竟是一家企业,企业有成长周期和盈利要求,能不能大概描述一下,上述愿景需要几个阶段实现?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丁磊:说一下自动驾驶,实际上全自动的车辆,在原始的街道上的意义是有限的。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伦理问题。你开发一部全自动的车,你允许他的事故率是多少?你没有办法设定一个事故率,比如说年纪大的人开车,你允许他十万分之一的事故率,但是全自动车,你能允许他有十万分之一的可能碰撞到人吗?不可能!这个伦理是不通的。转弯中,我们一般人判断,这个转弯99.9%是没有问题,我转过去。但是这个车可以说,我有99.9%的把握转过去吗?没有一个厂这么设定技术标准。你有万分之一的可能被人家撞,你能这么设计吗?不能!所以全自动的车辆,一定是将车和路融合在一起的环境才有意义。

 

华人运通的HOA就是今后的愿景,我们先从车开始做,然后和一些地方政府合作示范区,然后再推向社会,改造一些更大的区域,然后再达到整个改变人类社会的愿景。具体的阶段,要看社会中,有多少和我们有共识的不同行业的人,不同地区的人,不同政府的人,能够率先做一些示范,来推进这些项目。根据我们的接触,很多地方政府是愿意来投入的,大家不用太担心投资的规模,包括一些法规的开放,等问题。我认为中国的政府特别是一些地方管理者,是非常有远见,有智慧的。中国不同阶层的政府官员非常能干,比我们想像的能干的多。

    

媒体:目前,有很多的新造车公司都在抢人,尤其是软件相关人才,华人运通目前是什么情况?我们软硬件人员的比例和目标是多少?如果国内的人不够,华人运通有没有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的计划。如果建立研发中心,中外分工怎么协调?包括现在这样一个企业,也是一个构成比较多样化的,我们怎么样处理这样的关系?另外,华人运通成立到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丁磊:目前我们大约450人,主要指是在工程开发方面的人才。其他地方的支持人员还没有计入。我们还有一些外协的工程师在现场办公,与我们一起工作。包括我们把一些传统的非核心的工作外包给供应商。我们也在快速招聘人才。我们现在这些工程师,都是非常经验成熟的工程师。不是大学毕业才工作两三年的工程师,而都是非常有经验的,都有十来年的工作经验。在自动驾驶方面,也都有五六年的经验,自动驾驶是个新兴技术,五六年经验就是很资深了。

 

从招聘的角度来讲,华人运通现在没有困难,有大量的有志青年,专业人士都慕名涌来。其实,我们考虑的问题,是怎么调动好,布局好这样一些工程力量来进行开发。这是需要智慧的。

 

目前华人运通的这些副总裁,都是有整车开发经验的。李谦博士做电子架构,自动驾驶,他也有整车开发经验。宋京博士负责电动动力总成,也有整车开发经验。他们都有整车开发经验。在这些领军人物手下的10个工程师,可能比其他公司的五十个工程师都厉害。员工的绝对人数我们当然还会继续增加,但是相对来说,五十个基础工程师忙一年不知道怎么弄,一个高手过来,看一下就知道怎么弄了。所以,管理团队非常重要。绝对对人数多并不与效果成正比。历史上以少胜多对例子比比皆是。制胜的关键是战略的正确,组织管理效率高,单兵战斗力强。

 

我们团队有两个人曾担任过整车厂CEO,设计过车,造过车,卖过车,服务过车。我本人在上海通用担任了六年半CEO,每年超过一百万台的销售,你们知道的,做CEO多难! 还有墨斐先生也做过CEO。马克先生,在福特做过二十年整车开发工作。陈威旭曾经负责凯迪拉克品牌。强将手下无弱兵,强将对兵调度运用的效果,与低水平的指挥员相比,完全不一样。

 

我们会在几个方面都有布局,我们在智捷交通和智慧城市方面,成立了独立的业务板块,以公司进行运营,而不是部门型的组织。

 

所以,华人运通正在全面铺开,在真正干实事。而且这些业务都是相对独立的,包括资金来源等。目前,华人运通并没有面临什么问题。我们的战略是正确的,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得到员工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我们也会好好干,我们的口号是有知无畏! 我们有经验,所以我们不畏惧。

 

华人运通首席技术官(CTO)、联合创始人马克:我在中国非常开心,因为在中国招聘高级人才比在欧洲容易很多。

    

媒体:目前电动车的续航能力不足以支撑现在出行的距离,其实还是里程焦虑没有解决,我们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怎么看这个问题?或者我们智慧城市是不是解决电动车不足的方法?丁总造车的经历比较丰富,您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

 

丁磊:现在很多技术没有完成,电池技术还有一个阶段性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就像大家所说的,都是历史阶段的产物。不同厂家在采用不同的技术,并积极尝试,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们的愿景是:电是驱动交通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一,电能的来源是多样的,因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能转成电。不像有一些化学能源,乙醚、乙醇,我们过去做过汽油和乙醇的发动机,乙醇的应用也会有受限,而电则不受限。第二,电力供应的市政基础非常好,甚至比汽油还全面。加油站有一个储油罐。氢能源,加氢也需要特殊的市政建设。而电力供应不需要,做一些改造就可以完成。另外,电还有一个分布式储能的作用,交通工具耗能最大,能够通过分布式储能进行平衡。第三,发电的本身产生污染,但使用过程当中不产生污染。发电本身是集中控制排放。相对来说,比燃油车分散式的排放要好得多。我觉得电终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能源。

 

现在确实还存在有里程焦虑,或者其他方面的焦虑,我觉得在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在城市文明发展过程中,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解决。

 

华人运通所处的时机也很好,我们采用的很多技术都是两三年以后可能会量产的,而并不是今天就大量应用。同时,我们对智捷交通的理解,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也是很超前的。这样的技术和产品会有很好的机遇。

 

我们今天正面临百年变革的机遇,华人运通才有意义。如果没有这样的变革,我们没有必要聚在一起。华人运通的团队非常优秀,我常常被他们感染,为他们感动,包括今天的出车亮相,我们实际上看过几遍排练了,但出车的那一时刻还是非常感动。

 

在上海,汽车工业的基础非常好,资源也是非常丰富,江浙一带,在上海的带动效应下,也发展得不错。从全国来看,汽车产业的升级换代,都在变革创新,整个国家的汽车产业也展现出非常好的积极创新的局面。大家都在寻求变革,实现变革就需要跨界融合,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看问题。


x

收藏 0
打赏
电话:010-6503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智驾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 2022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77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211307
关注官方微信